Ad Code

文章播報

10/recent/ticker-posts

新手投資該如何看待市場

文章來源:點石贏家小學堂https://blog.pointstone.info/m-1025/

文章分享~新手投資該如何看待市場?

30秒看重點,如下:

1.影響到長期年化收益的重要因素-「風險,教科書告訴我們高報酬伴隨著高風險,低報酬伴隨著低風險真正的風險確實無法衡量與計算的,風險高低不僅僅來自於投資工具,也取決於個人的訓練及經驗等狀況

2.認識自己」是第一要務,自己的個性如何、每天有多少時間研究、財務狀況是否能忍受短期或中期的投資損失……等,瞭解以後才來決定投資方法及可能的預期報酬。

3.投資並非僅僅是買什麼股票的問題而已,還攸關於整體資金的分配與規畫,這才是投資人常常忽略的風險所在

4.建議在一開始的1~3年,先以「負報酬」期待來決定要投入的資金,因為透過這樣的假設,才能讓你審慎評估一開始投入的金額;股票市場只有自己投入才是最真實的,任何的老師及書籍只能讓你縮短學習曲線,但並不能替帶你去體驗市場

5.重點中的極重點-學會如何「停損」控制好每次要繳的「學費」。
  
以下為全文內容~

初學者應如何看待市場

最近收到網友詢問,手邊沒有什麼閒錢,但通貨膨脹而薪水不漲,是否應該要投資股票來增加一些收入…
等等,我想先確定一下,是想「增加一些投資收入」還是「增加一些投機暴利」??在全球股市走了7~8年大多頭之後,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神蹟,「泰勞股神」、「計程車股神」、「年領百萬股息股神」、「5年賺3倍股神」……等;我想,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多少的投資報酬率是比較合理的。

我們看看全球知名的投資專家績效如何?
以美國兩位投資專家來說,知名的麥哲倫基金管理者-彼得.林區,在13年期間的年化收益率(註1)大約是29%,股神巴菲特在40年的期間,年化收益率大約是22%,雖然看起來彼得林區的年化收益率較高,但因涵蓋的時間僅有13年,所以以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22%作為標準是較為客觀的,也就是如果能達到年化收益率20%以上就屬於大師級的人物了。
但我們常聽到某某人1個月報酬20%或是1年報酬40%,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俗語說:「吃的快不一定代表吃的多,吃的猛的不一定代表吃的久。」「持續」才是關鍵,當投資期間拉長,難免會碰到空頭市場,使得當年度報酬率下降或為負數,因而拉低整體年平均收益率,所以要維持40年年化收益率22%要比13年年化收益率29%要難多了,但這與我們平常接觸到的訊息差異很大,使得投資人常常對於投資市場有著不切實際的遐想,總希望能找到一個方法、一個策略或聖杯就能賺到大筆大筆的財富。

瞭解到長期報酬率水準的之後,我們更應該認識影響到長期年化收益的重要因素-「風險」,我們投資是為了取得預期的報酬,但也有落空的可能,這就是「風險」;而教科書告訴我們“高報酬伴隨著高風險,低報酬伴隨著低風險”,所以一般我們可以看到各項投資商品的風險排名順序為:衍伸性金融商品>股票>房地產>債券>存款;若你在學校念書或參加檢定考試,不依照這樣的順序填寫,將會被當掉或落榜,但事實上這並非完全符合事實,投資學上所謂的「風險」是指波動的程度,以「標準差」(註2)作為表彰,因為「標準差」有辦法衡量及計算,但真正的風險確實無法衡量與計算的。
舉個日常生活的例子來說,假設經由統計後的結果,我們可以知道房地產的標準差及平均報酬率較債券大,所以房地產較債券來說是高風險高報酬,但因為你個人的因素,認識營建公司老闆,所以可以比行情價便宜10%買到房子,這樣子對你個人來說,房地產投資就是屬於低風險高報酬。
又或是你長年投身於股票研究,但對於房地產一竅不通,那對你個人來說,投資房地產就屬於高風險低報酬。若經由以上的說明還不是很容易理解,另外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用品-「菜刀」為例,如果我們去統計每年人類因「菜刀」這些物品而受傷的頻率是3%,就認為每個人持有「菜刀」的風險度是3%,而不管持有這項物品的人是一般家庭主婦或是精神病患一樣荒謬;又或是我們計算出人類「開車」這個行為的「風險度」,但並不代表有受過駕車訓練跟沒受過駕車訓練開車的風險度是一樣的,所以風險高低不僅僅來自於投資工具,也取決於個人的訓練及經驗等狀況。

所以當決定要踏入這個市場之前,「認識自己」是第一要務,自己的個性如何、每天有多少時間研究、財務狀況是否能忍受短期或中期的投資損失……等,瞭解以後才來決定投資方法及可能的預期報酬。而研究及分析的方式學派很多,有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及籌碼分析…等,當然電視上還有一些非主流的方式,偶爾一些占星專家、卜卦專家及民俗大師也會發表一下對於股市的預測與看法。
但當我們回歸到股票的本質時,股票其實就是企業的分割也就是企業的一部分,當我們持有股票時也就代表著擁有企業的一部分,所以股票的價值與企業息息相關,這才是真正的投資;但實際上投資人卻會受到每天波動的價格行情影響;也許你聽過主人與狗的故事:「股價是狗,公司是主人,狗會在主人前後來回跑,但是整體來說還是跟隨著主人行進的方向而動。」聽起來非常容易理解,但當你置身於市場時,你才發現到有時候會碰到不怎麼聽話的狗,跑離主人蠻遠的,遠到你甚至懷疑狗是否走失或被別人抱走了;這時候你的心中會出現許多恐懼及不安,疑惑是否要等狗跑回來或考慮重新再養一隻,抑或是有時候你根本押錯了主人的行進路線,所以也有專家乾脆建議投資指數型基金(ETF)。

台灣50(0050)及高股息ETF(0056)等ETF,雖然省去了選擇公司的困難,也避免了股票下市的風險,因為是由較為大型的公司所組成,你可以想像是一群胖子牽著各自的老狗,所以行動較為緩慢;而因為由高權值的大公司所組成,也不容易有因價值偏差而產生超額報酬的投資機會,年化收益率設定應該降為8~10%較為合理;而也因為此種特性,很多人會以定期定額來投資,但既然ETF是股票的投資組合,也會有相對的高點和低點,如果佈建持股的時間點大部分在相對高點,而到相對低點時缺少資金持續投資,甚至因為需要資金而賣出,仍會使整體報酬不佳甚至虧損,所以投資並非僅僅是買什麼股票的問題而已,還攸關於整體資金的分配與規畫,這才是投資人常常忽略的風險所在,在投資之前,具備這樣的基本認知,可以協助投資人從童話故事及夢遊仙境中抽離出來,重新去檢視對於股票投資應有的期待。

若你在審慎思考之後,還是決定趁年輕時,透過努力研究以累積知識與經驗看能否有取得超額報酬的機會,建議你在一開始的1~3年,先以「負報酬」期待來決定要投入的資金,因為透過這樣的假設,才能讓你審慎評估一開始投入的金額;股票市場只有自己投入才是最真實的,任何的老師及書籍只能讓你縮短學習曲線,但並不能替帶你去體驗市場,舉大家所熟知的「擦鞋童理論」:「當擦鞋童都在討論投資股票的時候,通常股市交易已經達到最高峰,緊接著會崩跌。」但在現代我們去哪裡找「擦鞋童」?更遑論去請教他對於市場上的看法;又或是巴菲特說:「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但什麼叫做「大家都貪婪?」看融資餘額?股票帳戶交易數量?還是看週邊的人有多少再討論股票?這一切只有當你置身於市場中,你才能有所感受;而市場才是真正的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當你表現好會得到「獎學金」,表現不好時則要付出「學費」,且金額並不是每次都固定,所以不如先學會如何「停損」控制好每次要繳的「學費」吧。
註1.年化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指將一段時間的收益率換算成每年的收益率。
註2.標準差:例如在常態分佈下,股價1年的價格平均數是30元,標準差是1,指的就是1年內約有68%的機率價格是落在29~31之間(正負1個標準差),有95%的機率價格是落在28~32之間(正負2個標準差)。
BY 點石 威廉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